• 紫菜宅配
  • 澎湖海鮮直送
  • 澎湖海鮮真空宅配推薦
  • 倒吊魚宅配
  • 澎湖土魠魚


  • 伊甸基金會近年來招募「心旅行」志工,有感台灣有許多偏鄉地區因資源不足,弱勢民眾得到關注較少,照顧能量和人力都需要補充。跨入不惑之年的李玉文,到宜蘭教養院擔任志工,陪弱勢的孩子玩音樂、跳舞。(伊甸基金會提供) 中央社 分享 facebook 跨入不惑之年的李玉文,到宜蘭教養院擔任志工,陪弱勢的孩子玩音樂、跳舞。「在幫助人時,其實也幫助自己」,不需要崇高理由,「哪裡需要幫忙,我們就應該去」。伊甸基金會近年來招募「心旅行」志工,有感台灣有許多偏鄉地區因資源不足,弱勢民眾得到關注較少,照顧能量和人力都需要補充。「心旅行」鼓勵有心服務的民眾,到偏鄉「一邊遊覽台灣一邊服務」。原先從事金融業的李玉文,個性開朗、喜歡和人親近,也有熱愛服務的心。去年剛結束長達1年的環遊世界旅行,還沒找到下一份工作,恰好看到伊甸心旅行的招募計畫,就決定「我再繼續旅行一下好了」。李玉文從小學音樂,很會打鼓,也玩過樂團,她選擇到宜蘭教養院服務,主要任務是陪教養院中行動不便、視障或弱智的住民做音樂律動治療,帶他們唱唱跳跳,也會陪其中一名視障生「昌吉」打鼓。「昌吉雖然看不到,但耳朵非常靈敏,也非常聰明,學東西很快」,李玉文說,昌吉很久以前曾經學過打鼓,但在教養院期間缺乏老師指導,社工雖然會陪他打鼓,但只能幫他按音樂、調整鼓架,幫助有限,也導致昌吉每次演奏常錯在同一個地方。李玉文和昌吉相遇後,幫他的鼓定位,一起聽音樂、找出節拍,兩人互相討論。「我和昌吉的程度差不多,我之所以可以教他,只是因為我看的見東西」,昌吉的程度很好,兩人不是師徒,而是一起玩音樂的伙伴。「我想要和昌吉一起打鼓的時間、沉浸在當中的樂趣,可能比昌吉還要多」,李玉文說,這些都是教養院裡的「小天使」帶給她的收穫。到宜蘭教養院服務,是李玉文人生中第一趟「心旅行」。為期5天的志工服務,白天陪住民、中餐和住民一起搭伙,想喝咖啡時就跟院裡很會煮咖啡的院民購買。晚上完全是自由時間,李玉文騎著借來的腳踏車,到車程半小時的宜蘭夜市晚餐。每天來回1小時單車行,既是犒賞五臟廟,也是趁機飽覽宜蘭的風情。李玉文說,她認知的「心旅行」,就是需要休息一下、給自己放空的時間,透過服務的勞動,得到慰藉、成就感,讓心更開闊。在宜蘭教養院服務後,會感覺到非常的知足,人生沒什麼可以要求,「其實現在身上擁有的一切,就是最好的」。「助人得到的安定力量,不是因為看到他們很慘,有對比才顯得自己幸福」,李玉文說,社會上所謂的正常人,也可能因為不好的心態、追求名利、自私,「其實並不正常」,良善的心已經丟失了。李玉文說,那些外表有殘疾、心智可能沒這麼成熟的住民,「心靈卻最純真,眼神裡透露出真善美」,那會映照出去服務者心的匱乏,有機會產生好的能量,「透過服務他們,得到心靈的回饋」。她表示,每個人做公益都有想法和理由,有些人是覺得沒有福氣,想要做善事添福報;有些人是為了彌補;有些人單純是因為有時間,「就算只是無聊、當成去運動都好」,因為社會上有許多弱勢的人就是需要人手的幫忙。李玉文在教養院遇到一個因為生病、全身會一直動,只能被綁在輪椅上餵食的孩子。她一開始很受衝擊,覺得心疼;但她也清楚,當志工服務要有「平常心」,不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,有時候一個心軟的動作,也會給其他照顧者帶來不便。「如果抱著太多感覺服務,自己也會痛苦,也可能會生氣」,李玉文說,餵住民們吃飯時,有時候他們不會好好坐著吃,會推、會擋,弄得亂七八糟,志工如果太計較,就會有挫折感,甚至失去耐性,「但這本來就是會遇到的事情,就當作在照顧自己失能的家人」。李玉文離開教養院時,昌吉雖然不捨,卻強忍著沒有表現出來。「就感覺他變的很彆扭,連再見都不說」,李玉文說,她儘管很惦記昌吉練鼓的狀況,但抱著專業的「疏離」,她沒再回去教養院看昌吉,但會上教養院的網站、偶爾留言關心。「就是去幫助人而已,沒什麼崇高的理由和目標」,李玉文說,「反過來往往是他們幫助到我,讓我成長,謝謝他們讓我有機會來服務」。


    0D4D96F1D7A3D9EE
arrow
arrow

    rtj123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